© 那個阿敏 ⃒⃘⃤|Powered by LOFTER
拆逆雜食 隨心創作 隨緣觀看 詳見置頂

假如姜耀漢死於結局最後的爆炸。

且金佳溫於此之後接任,並在十年後重生到劇情的開頭前一個月。


主CP是金佳溫X姜耀漢【年下】


→渣文筆預警!!!OOC預警!!!


簡體網頁入口 


Summary: 

"With you, now and always. "

(與你同行,始終不渝。)



——以下正文——



先前於年末,透過短時間大量的民眾報案,成功使檢方變更起訴書的李英敏一案,可說是首次讓民眾切身且確實的感受到,何謂「國民們的」審判。


JU化學案時,雖然判決同樣大快人心,但絕大多數民眾除了在最後投票表決的環節之外,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參與感。


然而李英敏一案卻不同。


僅透過一次庭審,便迫使檢方不能再裝傻充愣地將此案視為「不訴不理」,而是不得不改為「強制起訴」。


這是在示範法庭出現以前,傳統的審判法庭所做不到的。


此時,大眾才真正地意識到,示範法庭特殊的「直播」審判機制,究竟與傳統法庭有何區別——


那便是「即時且大量」的「民意」,確實是能夠扭轉審判的。



「輿論壓力嗎…… 」


看著電視上翻來覆去都是類似「法務部長獨子涉嫌吸毒」、「李英敏——暴力慣犯之後是吸毒犯?」、「法務部長涉嫌爆炸案恐嚇」、「車慶熙疑教唆法院炸彈安裝?」等等的新聞標題,金佳溫喃喃著。


雖然從未向姜耀漢確認過是否真的與鄭善兒聯手,而後續又究竟打算如何安排。


但根據在李英敏一案初次庭審不久後,就接連爆出的新聞內容來看,這個時間點上,手上既要握有操控媒體的資源,又有動機去與車慶熙作對的,最有可能的便是與姜耀漢合作後的鄭善兒。


而在透過新聞得知:


「李英敏的暴力傾向,來自於吸食毒品的副作用」、


以及


「法院爆炸事故其實是車慶熙為了使示範法庭無法審理李英敏一案,而實行的恫嚇」


這兩項「可能性」之後,


民眾的怒火可說是正式從「法務部長獨子」延燒到了「法務部長」,也就是車慶熙本人身上了。


而車慶熙也意識到,無論是財團,還是總統派系,不僅都打算對她此次的困境袖手旁觀,甚至還想藉此剷除她的勢力。


車慶熙不知道的是,財團與總統雖確實是打算作壁上觀沒錯,但實際上動手的,其實是藏身在財團身後的鄭善兒。


在民眾抗議與輿論壓力的夾擊之下,求助無門的車慶熙終於在新聞爆出一週後,找上了姜耀漢。



夜晚,一處位於大樓頂的停車場。


「說吧,姜部長,你想要從我這裡得到什麼?權力?地位?還是你想參選下屆總統?」


雖是有求於人,但車慶熙的態度可稱不上是誠懇,反而語帶嘲諷地向姜耀漢詰問,自以為看透了姜耀漢將她逼上絕路的目的。


見車慶熙神情倨傲,一副高高在上、絲毫不打算自省的模樣,姜耀漢微微沉下臉色,雖面上不顯,但實則壓抑著翻湧的怒氣與殺意向車慶熙說道:


「十九年前,您曾針對收賄問題,調查過一位眾望所歸的政治家。」


「當時,您明知那位政治家並沒有收錢,卻依然以檢方的名義將他起訴,甚至讓他被判刑。」


「您也藉此得到了指示之人的認可,從此平步青雲地接連往上高升。」


見姜耀漢遲遲不說出目的,一臉不耐煩的車慶熙,語氣粗暴地打斷了姜耀漢的話語:


「你到底想說什麼?」


不理會車慶熙的無理,姜耀漢繼續說道:


「道德性一直是那位政治家引以為傲的品質,卻在您為了一己之私的貪慾之下被踐踏、被侮辱。」


「最後他自殺了。」


「留下一名還是初中生的獨生子。」


「我的條件只有一個,就是把這起十九年前案件的真相對媒體與社會大眾坦白。」


「如此,我便會放過您的兒子。」


見車慶熙幾番張口欲言,卻又在顫著輕啟朱唇後,面露不甘地將嘴邊的話咽回,姜耀漢隨即加碼,對車慶熙拋出更大的誘餌:


「您若同意,我甚至能透露給您,足以扳倒此次拒絕對您伸出援手的財團,以及總統派系的情報。」


「您回去好好考慮一下吧。」


威脅、利誘。


放棄?接受?


陷入天人交戰的車慶熙無法輕易決定,只能憤憤而狼狽的逃離。


目送著車慶熙駕車離去,姜耀漢伸手將大衣口袋裡顯示通話中的電話掛斷,並地大步流星地走上停在車慶熙視線外稍遠處的轎車。


隨著通話中止,電話的另一端,在後座等候著的K與金佳溫,也將方才連線中的藍牙耳機摘下。


K緊握著耳機,指關節都泛著白,倔強地繃著全身的力量,彷彿這樣便能阻止紅著的眼眶落下淚水。


就像是看到當年面對都永春,憤怒而無能為力的自己,金佳溫不語,只是抽了張隨身攜帶的紙巾遞給了K,並輕握了握對方的肩頭。


看著顫抖著壓抑著悲傷的K與沈默地開著車的姜耀漢,金佳溫的思緒不禁回到了前幾日。



新聞爆出後,為了確認在揭露趙允兒事件後,鄭善兒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否變動,金佳溫向姜耀漢提出了詢問。


而姜耀漢就像是正等著金佳溫來問一樣,一五一十地把跟鄭善兒談的合作內容全告訴了金佳溫。


說是合作,其實更像是一場交易。


先透過鄭善兒出手,以新聞引起輿論,將車慶熙逼入絕境。


威脅完之後,再告訴車慶熙此事尚有轉圜的餘地,甚至暗示有利可圖。


轉圜的部份,是以K的父親的案件真相作為交換。


而有利可圖的部份,則將會在後續把「李英敏所吸食的毒品,極有可能是許重世刻意安排人接近,再誘使其購買毒品」的調查結果透露給車慶熙。


既能為自己兒子的暴力傾向及吸食毒品的犯罪行為找藉口,又能夠扳倒自己參選下屆總統的競爭者許重世,何樂而不為?


如此一來,藉由車慶熙的手,便能正式以官方的名義開啟調查。


而總統許重世用毒品控制女孩子們後,財團理事長徐正赫再將她們進行人口買賣的勾當,便也能名正言順的牽扯出來,暴露在日光之下。


以上,便是姜耀漢與鄭善兒交易的內容。


不僅如此,姜耀漢連後續打算在法庭上判處李英敏鞭刑的想法也告訴了金佳溫。


「這麼做,你覺得我殘忍嗎?」


金佳溫知道姜耀漢問的不僅僅是指打算實行鞭刑一事,還指對於利用把柄威脅、將人逼至無路可退,再以此借刀殺人一事,自己有何看法。


姜耀漢在試探金佳溫對於手段的底線在哪裡。


如果是真正二十九歲的金佳溫,大概會直接義正嚴辭地勸誡姜耀漢停手。


因為手段越是使用,只會一次比一次升級。


以暴制暴總有一天會失去理智,最終跨過無法回頭的那條線。


當年的金佳溫是這麼想著的。


屠龍者終將成為惡龍。


不過,倒也不是說如今金佳溫就完全不這麼想,相反地,這個想法依然存在。


但,多了一份私心。


從前,二十九歲的金佳溫更在意的是惡魔的失控,會造成他人不可挽回的傷害。


但現在,實則三十九歲,只比姜耀漢小一歲的金佳溫,更擔心的是施行強硬手段後的被報復,以及可能對姜耀漢造成的負面影響。


金佳溫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。


事實上,在當年,擔任部長法官的十年間,金佳溫就曾多次受到被判刑者的暴力報復。


嚴重到嚇得當時遠在瑞士的艾莉亞給金佳溫請了一堆散打、拳擊、擒拿等教練,讓金佳溫在工作之餘好好鍛鍊自保的能力。


金佳溫凝視著眼前,同樣凝視著自己的年長的法官。


在昔日擔任部長法官時,無數難解庭審的重壓之下,那個即使離去,卻依然令金佳溫追逐了近十年的身影。


眼前的姜耀漢一臉淡漠地坐在開放式書房的書桌前,微微昂首,雙手隨意地搭在座椅扶手上,一副看似對於金佳溫的沈默毫不在乎的模樣。


金佳溫不著急著回答姜耀漢,只是先餘光看了眼書桌上,一支橫躺著的、筆頭被按壓出筆尖的原子筆。


再垂眸望向姜耀漢正無意識地胡亂敲擊著扶手的右手食指。


很顯然,姜耀漢並沒有表面上表現的那樣從容。


這樣的姜耀漢,殘忍嗎?


遲遲沒有回答的金佳溫,其實內心也不如面上平靜。


因為金佳溫知道,姜耀漢的有些手段,確實是踩在灰色地帶上的。


而身為一名法官,金佳溫至今仍然認為:


「法官在依法行事的時候,是最有力量的。」


然而,十年的慘痛經驗讓金佳溫深刻地認識到,很多時候,這樣的力量不僅不足以扳倒,甚至連撼動那些人的根基都做不到。


雖然姜耀漢看似只是隨口提問,彷彿金佳溫如何答覆都無所謂。


但事實上,這份答覆,無論是對於姜耀漢,還是金佳溫,都很重要。


如果金佳溫選擇了姜耀漢,那就意味著,某種程度上,金佳溫必須捨棄「身為法官」的自己。


而姜耀漢真正想知道的是:


站在身邊的,首先是金法官?還是金佳溫?


良久,金佳溫先是輕闔上眼,淺嘆了口氣。


凝了凝神後,金佳溫抬眼注視著姜耀漢認真地答道:


「就算是再好的人,即使只是在好好做事,在某人的故事裡也有可能成為惡人。」


「更何況我們身處狩獵與被狩獵的遊戲之中,只有立場與輸贏,不論是非善惡。」


「我不知道這樣選擇是否正確。」


「但我願意和部長一起承擔做出選擇的一切後果。」


「不是作為法官,而是以金佳溫的身份。」


看著眼前鄭重地許下承諾的青年,姜耀漢心底不知為何有一道聲音不斷地說服著自己:


相信他。


我想要相信他。


惡魔的心裡,有一把冰冷而厚重的鎖。


昔日重重鐵鏈纏繞,無人可解,無從可解。


喀啦。


但如今,姜耀漢卻聽見了鎖鏈鬆動掉落的聲音。


鎖孔不再隱沒。


在寒冷而無盡的永夜之中,一雙手溫柔而堅定地,向惡魔奉上鑰匙。


有點燙手。


但,


不想放手。


姜耀漢這麼想著。



- TBC -



後記:


佳溫:將你的心,unlock!(不是(被打



在下本來預計這一章能寫到啵啵的……

但是在下實在太話癆了(抱頭

寫著寫著發現這章擠不下了……


只好等下一章了QAQ



最後最後,

雖然觀看的人好像變少了?啊哈哈~

但是還在觀看的各位~


如果方便的話,

可以有榮幸得到各位的留言紅心藍手嗎?(星星眼🥺


連讚也可以!請不要客氣地大力讚下去!🥰🥰🥰



以上 


感謝閱讀!(鞠躬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